中工网记者 尹文卓
黑框眼镜、身形瘦削、平日爱用“退休”调侃自己年纪的刘宇辉提到工作时,眼睛就亮了。作为中国首个飞机远程诊断系统——南航天瞳系统的开创者,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(机务工程部)飞机系统工程管理专家刘宇辉,今年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,并入选2025年“最美职工”。也正是他眼中的这束光,穿透了29年的岁月,照亮了中国民航科技自主创新的曲折长路。
上世纪末,随着国内大量新机型的引入,一个棘手的难题横亘眼前: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保障飞行安全?当时,相关监控功能系统都掌握在国外制造商手中,服务费高达每小时上千美元,关键技术更是无从获取。
面对层层阻碍,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南航作出决定:自主研发!当时只是助理工程师的刘宇辉凭借飞机通讯、导航、记录系统的专业功底和对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开发的痴迷,带着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勇气,毫不犹豫地应下了这场“白手起家”的挑战。
没有经验借鉴,更没有前人指路,设计从零起步,研发举步维艰。闷热的办公室里,灯火通明是常态,刘宇辉与团队在成堆的数据中昼夜鏖战。从滴水成冰的东北到融化鞋底的三亚停机坪,他们用执着丈量祖国南北,在极端环境里采集验证。为解决数据传输的致命卡顿,他们往返广深两地数十次;为贴合一线维修节奏,他们驻扎现场,与倒班工人共同奋战……
“既然接过重担,就不能让它砸到手里!”刘宇辉凭借近乎执拗的韧劲,和团队在2001年底基本完成了“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”。这套系统如同为飞机建立了“远程诊室”:飞机可将“心跳”“血压”等关键参数实时回传地面,“医生”据此精准“把脉”。2006年,该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,成为南航首个发明专利,并斩获民航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至此,中国民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“远诊系统”。
然而,突破封锁线只是起点,刘宇辉团队的目光看得更远:关键技术必须自主可控,行业空白亟待填补。经过无数次迭代,昔日的“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”升级为如今的南航天瞳系统。如果说整个团队是“飞机医生”,天瞳便是飞机的“健康手环”,可实现全方位监控、故障预警甚至“未病先治”,极大提升了安全与维修效率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是全球唯一能兼容波音、空客及国产大飞机等主流机型的健康管理系统,成功申获16项发明专利和近50项软著。
回首创业的荆棘之路,刘宇辉满是感慨:“所有创新的道路都要从荒芜中开拓。没有勇气和毅力,很难在渺茫空白的环境中坚持下来。”从2010年毫无保留地向中国商飞年轻团队倾囊相授,到参与国产大飞机的项目评审,再到为南航接回的首架C919、C909快速开发天瞳监控模型,刘宇辉的团队始终在用勇气和毅力书写产业报国的代码。2016年,“刘宇辉劳模创新工作室”正式挂牌,迅速成长为南航的“技术天团”,目前已累计开展超120项课题研究,在机载信息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。
二十九载春秋,刘宇辉用近乎一生的时光专注做好一件事:让中国的飞机在自主科技的护航下飞得更稳、更远。他坚信即便有朝一日交出了接力棒,他曾经带领的团队,也将一直走下去。未来,将有更多年轻的力量,愿意加入到这条产业报国的接力中来。
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