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6月12日,印度171号航班在飞往英国伦敦的途中发生了惨烈的空难。航班起飞仅几分钟后便失事坠毁,机上共有242人,除一名幸运的幸存者外,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,此外,还造成地面19人不幸死亡。这起空难一时间引发了全球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。除了它成为近十年来最为惨痛的空难事件外,波音787“梦想客机”这一新型飞机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。
波音787“梦想客机”自投入使用以来,作为波音公司继波音777之后的全新机型,其卓越性能曾被广泛推崇,但实际运营过程中,却频频暴露出多种问题。这次印度空难便是其中一起不幸事件,飞机在起飞不久后便坠落,导致机上人员几乎全部丧生,唯一的幸存者是坐在紧急出口旁边的乘客。事故发生后,围绕事故原因的各种猜测甚嚣尘上,其中甚至有人声称这是外国特工针对印度发动的恐怖袭击。然而,经过一个月的详细调查,最终的报告显示,这一事故的成因并不复杂。
简而言之,造成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,是飞机的两台发动机燃油开关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从“运行”状态切换到“关闭”状态。换句话说,飞机在飞行途中突然“断油”了。当时,飞机正处在爬升阶段,需要最大动力来保持飞行,但由于燃油供应突然中断,发动机失去了推力,飞机未能继续维持飞行。事故发生时,飞机距离地面只有约500米,虽然调查报告指出燃油开关很快被重新切回“运行”状态,但飞机已经没有足够的高度和速度来恢复动力,因此无法避免坠毁。
展开剩余68%从燃油开关切换到飞机数据记录中断,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分钟(08:08:42至08:09:11)。因此,燃油供应的突然中断直接导致了飞机在低空失去推力,成为了这次空难的根本原因。更为棘手的是,为什么燃油开关会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被切换?
其实,飞机上的“油门”与汽车的油门不同。大家都知道,开车时油门通常由脚来控制,踩得越深,速度就越快;相反,踩得轻,车速就会减慢,完全不踩油门车子就会停止。然而,飞机上的燃油开关却是由飞行员用手来操作的,它的作用是控制飞机发动机的燃油供应,换句话说,它类似于一个“油路开关”,打开时为发动机提供燃油,关闭时则切断燃油供应。该开关设计的初衷是在飞机降落后停靠时,用来切断燃油并完全关闭发动机,同时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,也能迅速断开燃油供应,防止火势蔓延,方便灭火。
我们可以想象到,这样一个关乎飞机发动机生死的重要装置,在设计上是相当严格的。首先,它的位置并非飞行员频繁操作的地方,而是位于中央操作台的较远位置,目的是避免飞行员在进行其他操作时误碰到它。其次,开关两侧设计了与开关等高的挡片,以增加误操作的难度。此外,开关底部与底座之间有一个卡口,飞行员在操作时需要先将开关向上拔出,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。最重要的是,这个开关的阻尼设计也与其他开关有所不同,飞行员需要用较大的力量才能拨动它。
基于这些设计,我们可以推测,关闭这个燃油开关并非一件轻松的事。空难发生后,从“黑匣子”中调取到的飞行员对话录音显示,两位飞行员当时的反应充满了惊讶和困惑。其中,最先发现燃油开关被关闭的飞行员,语气十分惊慌,质问另一名飞行员,“为什么燃油被切断了?”而另一名飞行员则显得同样迷茫,“我没有动开关,你做了什么?”随后,飞机开始发出失速警告声,飞行员紧急广播求救“MAYDAY”,不到十秒钟后,飞机便坠毁。通过专家分析,飞行员的语气和反应符合在面对突发危机时的本能反应,几乎可以排除他们故意操作的可能。
然而,印度官方的调查报告并未完全排除飞行员的失误,而是强调了燃油开关具备多重保护和防误操作的设计,言外之意,似乎暗示事故可能源自飞行员的失误。这份报告一经发布,立即在印度国内引发了激烈争议,许多人认为报告过于轻描淡写地撇清了波音的责任。事实上,波音787“梦想客机”近年来频繁出现故障的报道层出不穷。仅在2013年1月10日至16日的短短一周内,日本两大航空公司全日空和日航就发生了七起波音787的故障事件,涉及刹车系统、驾驶舱挡风玻璃破裂、燃油泄漏、电路火灾等多种问题。此外,波音787的安全问题也曾在国际媒体上多次曝光,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曾报道,波音内部员工爆料称787机型存在许多质量缺陷。
至于印度6月12日的空难事件究竟是由飞行员的操作失误,还是波音787自身的质量问题导致的,仍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得出明确结论。然而,这起空难无疑为波音787乃至整个波音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信誉危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